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已经走过近40年的历程,从“在政府管理中使用计算机”到“最多跑一次”,从政务上网到政务服务,电子政务的一直在优化发展之路,也是我国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之路。本刊梳理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明晰其发展脉络。

  “六五”时期,我国已经明白准确地提出要在政府管理中使用计算机,当时的国家计委、财政部等中央政府部门开始建立数据中心并开始做电子数据处理。

  “七五”时期,我国建设了包括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等十余个信息系统,43个部委建立了信息中心,中央政府安装的大中型计算机已达到1300多台,微机超过3万台,数据库约170个。

  我国真正开始启动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其中,金桥工程建设政府专用基础通信网,实现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进而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决策服务。

  我国网络已呈现出中国科技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金桥网以及中国联通公用计算机互联网“五网奔腾”的局面。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全国政府网站建设范围也已经延伸到乡镇级政府,并开始向社会发布政府部门信息,有的还尝试提供在线服务,数字福州等具有典型创新的电子政务发展模式开始涌现,政府专网、业务系统建设开始铺开。

  中办、国办联合下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17号文),这是首次以中办、国办名义印发的电子政务全局性指导文件,规划的“两网四库十二金”作为后续一段时间重点建设的信息化工程。

  我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当年,中办、国办联合下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的策略》,进一步谋划了此后15年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整体方向、基本路径、基本框架、重点领域。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充足表现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着力保障网络安全、推动信息化发展的决心。

  习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快速推进电子政务,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

  习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

  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支持善治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构建、形成普惠便捷的信息惠民体系等重点工作,电子政务被列入12项优先行动。

  十九大报告说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督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习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形成覆盖全国、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深入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以及“加快政府信息系统相互连通,打通信息孤岛”等具体要求。

  习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快速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

  国务院印发《关于快速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其他人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