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12】我和我的黄山

  黄骏凯(右)到办公室找吕涛(左)要最新的气候数据,用来完善黄山旅行气候台的气候预告作业。

  吕涛(右二)、黄骏凯(右一)两人2012年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专业结业后,现在同在亮光顶上的黄山气候管理处作业。

  每天上午8点,黄山旅行气候台都要按时参与全国气候会商会,和全国其他气候台一同剖析未来的气候形势。

  黄山四季皆美景,唯有冬景更梦境。游客提早看预告了解气候状况,来到黄山赏雪、看雾凇、观云海。

  “呼啦,呼啦,呼啦……”12月20日,-10℃,一场降雪往后,寒冷的北风,吼叫在海拔1860米的黄山亮光顶上。

  “监控软件显现,瞬时风速为零,与目测状况不符。”清晨4时许,黄山气候管理处内,正在值勤的黄山国家基准气候站副站长吕涛,发觉到了数据反常。

  这是风向风速传感器结冰失灵的信号。近年来,黄山地上气候观测自动化程度逐步的提高,大都人工观测项目逐步被机器替代。保护观测设备的正常运转、进行数据剖析与质量操控等,成为观测人员的主要任务。

  7时许,天空刚有一丝亮光,吕涛就全副武装,来到装置传感器的观测场上。不到1分钟后,他成功爬上7米多高的风杆,用扳手一点一点敲击上面的积冰,直到风向风速传感器从头滚动起来。

  “气候观测是气候预告的根底,一定要确保数据精确。”北风如刀,不到半个小时,吕涛已是汗流浃背。看到监控软件上,风速目标回到正常状况,他也总算舒了口气。

  7时20分许,结合吕涛订正过的根底数据,经过数值预告方式做归纳剖析之后,黄山气候管理处旅行气候台副台长黄骏凯,把气候预告以短信方式,发送到了黄山风景区1300多名作业人员的手机上。

  “今日白日多云到晴,东北风3到4级,气温-13℃到-3℃……”黄山风景区气候多变,一条短信就像一支“发令枪”,成为景区各单位、各部门布置当天作业的重要参阅之一。

  “今日日落时刻17时13分,可见概率55%;云海概率45%;可见雪景、雾凇……”每到冬天,黄山会不会下雪、何时下雪,总会成为天南海北的游客最为关怀的论题之一。黄骏凯也会及时在揭露平台上,更新景区当天的气候预告。

  黄山气候管理处前身为黄山气候站,成立于1955年,自1956年1月1日起,正式每天守时进行气候观测并对外发报。

  “进入冬天,低温雨雪冰冻灾祸危险增高,咱们加密了气候观测、预告、服务等作业频次,还增加了积雪、电线积冰这两个人工观测项目,可以说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吕涛说。

  吕涛来自浙江,黄骏凯来自江苏,2008年,两人一起考入兰州大学,攻读大气科学专业。结业后,他们又一同来到黄山,携手在亮光顶上,做迎风傲雪的“观天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其他人还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