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有为|常明则:畅通生命之河的“脑血管工程师”

  《柳叶刀》2019 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数据显示,威胁中国百姓健康的“头号杀手”是脑卒中,俗称中风。以卒中为例,全国每15秒钟就有一个卒中新发病例,每21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

  静脉溶栓技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案,但这需要神经科医生短时间之内快速准确诊断。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的医生常明则与脑血管打交道二十多年,他认为,与疾病赛跑,必须跑在前、跑得快。

  跑在前、跑得快的背后,是日复一日对医术的钻研,以及承担风险的勇气和担当。神经内科对医生的解剖、生理、病理及思维逻辑分析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期间,常明则几乎都要在摞起来堪比一人高的教科书和科研资料里,不断重复、记忆、实践。在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期间,常明则系统学习了脑血管病介入诊疗。硕博期间,他注意从事血管疾病研究工作,随着不间断的探索和实践,他逐渐能熟练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技术,并率先在陕西省开展重症静脉窦直窦血栓支架取栓及大负荷血栓双支架串联取栓手术……

  常明则回忆,2018年7月,一位产后20天的年轻女子头痛、呕吐,刚开始家里人都没有太在意,结果这位女子癫痫发作。送到医院时,女子已经昏迷。经过检查,常明则发现她脑部静脉系统形成了血栓。

  “脑血管有动脉和静脉,我们平时说的脑血栓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动脉的血栓,动脉形成血栓,血进不去;静脉出现血栓,血回流不了。大脑的血流无法流通,就会出现淤血,继而会产生颅压高、脑出血,所以这样一个时间段患者的病情非常危重。”面对这样高风险的患者,面对这位初为人母的女性,常明则当时没想别的,只想着,不管怎么样都一定要救她!

  于是,常明则和她的家属沟通后,与全科医生进行周密讨论。立即召集团队进行介入治疗,由于脑静脉系统取栓风险高、难度大,这位女患者先后四次进到介入手术室,同时再配合药物治疗和护理,最后终于完全康复了。

  那年春节,这位经历了“重生”的患者格外激动,专门为常明则发来了拜年小视频,视频中的她活泼自信,完全看不出来曾经是一位重症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这也让我感触颇深,因为这个患者是特殊的,也是幸运的,像这么急重的病,能完全恢复的实在太少了,她还年轻,初为人母,还有大好的人生等着她呢。”常明则说。

  为了更高效地救治病患,后来,常明则带领科室组建了脑血管介入手术团队。在大家的不断努力下,神经内科从刚开始建科时医护人员加起来不足40人,到现在已达100余人;从刚开始只有1个病区,到现在开放3个病区及1个ICU病区,住院病人最多已达到了190人左右,年手术量就达900余台,其中取栓及支架治疗有约200台以上。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学科与临床科室2022年获得“西安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现在,常明则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我们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介入发展速度、手术难度及质量控制水平都处于区域领先水平”。

  “医生治病,就好像把患者一个个背过河,我和我的团队将倾尽全力,坚韧稳妥地和每位患者一同趟过这条艰险崎岖的生命之河。”常明则说。

  回忆从医生涯,常明则感叹道:“踏实地为患者服务,努力地提高个人。患者要说明,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就需要向什么样的方向努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医生的天职就是在第一时间为患者实施最有效的治疗,保证患者的健康。每当看到一些重症卒中患者从最初命悬一线,到经团队积极救治后回归家庭、工作岗位,常明则由衷地高兴。在他看来,“治病救人”就是对医生这样一个职业最朴素的诠释。

  常明则背后,还有一个由近1400万个个体组成的庞大群体,他们有着同样的愿望——以自己的专业相关知识服务14亿中国人民。每个个体千差万别,但我们习惯于为他们描摹一个共同的形象:救死扶伤,悬壶济世,医者仁心……温暖生命,他们从未独行。

其他人还喜欢